我已经很久不看青春剧和哲理剧了,现在看电影一般喜欢看喜剧。很多时候电影里的社会现象离自己太远,看了之后会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因为生活圈狭窄的我没有接触这些现象,看了之后也没有太多感情,看多了之后,便会反感。《少年的你》中主角的生活,其实也离我很远,但在某个镜头还是被感动,上次有这样的感动还是看《岁月神偷》,那时生活缺少感动,正好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

从题材上来说,选择校园暴力为主题就已经胜了《我不是药神》,每个人几乎都上过学即使没有参与或者遭遇校园暴力,但不是每个人都生过病,在看《我不是药神》时,我一度觉得电影太过煽情,用力过猛地在表达某种现象,因此在看到最后时不是感动,而是觉得电影在过度消费我们的感动,或许我刚走出校园那时会为这些刻意修饰的画面感动,但现在不会。《少年的你》刚开始时陈念重复领读“It was playground”"It used to be playground"一直到胡小蝶跳楼自杀我都打不起任何精神,一度以为是《致青春》之流的打着青春感动旗号圈钱的烂片。但是等看完之后,不仅很是感动,居然还会下载回放,生怕漏掉很多细节,虽然刚开始说不出泪点,回忆和情节唯一相似便是都上过学。在回放时,我带着心中感动、以及对感动来源的探索细细品味电影情节。想起前段时间和大学舍友小聚,大家不可避免地谈起自己的过去,有些人的成长之路平淡到无从想起,有些人的求学过程坎坷让听得人难以置信,有些人自我做作地为青春添一笔试图以此换取传奇以求铭记。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导致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这正是因为各异的性格,让我们走向了不同的通往成年之路,或许正是看到听到更多的人生百态之后看到电影以后也明白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地长大,也明白了很多人性格抑郁的来源。我成长生活中最阴暗的时候是小学四年级,那年我被贴上暴力的称号,那年我被罚抄的作业到现在还欠着,那年我身边的小伙伴现在几乎都是我们镇上名霸一方的混混,我至今记得升五年级时我飞也似的逃离。那年,班主任生宝宝,换了一个老师来带课,老师姓田,刚开始还感觉到特别轻松,因为新老师很难一时适应我们,而这样的新环境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美好的缓冲期。我已经忘了美好缓冲过后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究竟是美丽憧憬还是噩梦降临,但对我来说,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学校产生了一种无名的憎恨。噩梦降临前夕,是一小段不太友好的梦,我首次在小学时遇到一个喜欢画三八线的同桌,超过界限便会狠狠打我,一下课便穿梭在走廊上玩耍的我没太多时间顾及这些,保持着“你画你的线,我不搭理你”的态度,本以为一切照旧也就这样了,事情的发展总是千奇古怪,这个女孩总是忘记带书,我便友善地和她分享,谁知她害怕老师惩罚用把我的书拉到她那边,这也就算了,合用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胳膊过线,便会狠狠地挨打,终于在一节美术课我忍无可忍地爆发了,这节美术课她依旧忘了带书,她全部拿走也罢,可她偏偏在我用水彩笔勾勒我美术作品时推了我一下胳膊,我的作品一下成了残缺品,我愤怒地越过界限抢回自己的书然后撕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她居然哭了。然后美术老师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我行为暴力,然后把另一个有心脏病的女孩调到我旁边,那时真有被吓到,心脏病女孩在我旁边坐了大半年,我都不敢和她说话,不过也能感到她的善意,我看不清黑板时,她用小声读给我听,那时我不知道什么是心脏病,害怕她发病找我,几乎从不回应,一如既往,一下课就出去,上课踏铃归来。当时很难理解女孩到底有多会假哭才会做到如此厚颜无耻,也很难理解一个临时代课班主任如此荒缪地用暴力描述我。噩梦才刚刚开始,然后某次非常规写字课,我坐在那时要好的小伙伴旁边,那时只要非正式课我都会这样,老师评价某个小伙伴的字很难看,问那孩子这字像什么,当时我旁边的孩子就回答像耗子,其实这是搞笑,因为台上的小伙伴坏名就是耗子,然后另一小伙伴说老鼠,还有一个调皮的孩子来了句青蛙,我就用方言补了一句蟾蜍,我们这几个很是开心地笑着,本以为非正课也没事,因为平时写字课就是这样,哪知班主任那天可能心情不好突然发了飙,让我们四个人抄书后生词表五遍,当然我们几个继续当作开玩笑没当回事,班主任第二天检查后继续大怒,让我们以后不要上写字课就罚抄生词表,并且每天写不掉就乘以二,那一年我签老师的生词表达好几百遍,我忐忑的害怕待在教室里,害怕上班主任的课,甚至讨厌学习。如果我这拍校园暴力顶多只能拍个喜剧,而我这个施暴者却是那个受害者。那一年,也许因为特别,每个陪我玩的小伙伴我都记得,画三八线的女孩,心脏病女孩,都记得,有些初中时还是同学,但遇见时都毫无例外地选择假装遗忘,我也是。看完《少年的你》我想如果我那时遇到的不是爱恶人先哭的画三八线女孩,而是一个更加恶劣但善于伪装的孩子,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老师也许也会将我逼上一条反抗到真正施暴的不归路。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我保护你,你保护全世界”,虽然看过太多有关校园青春爱情的小说,但这些陈词滥调还是会让我有些许感动,可能是小说情节再现,可能是自己校园生活的一贫如洗。

初看时,我认为《少年的你》中最有争议的是小北替陈念顶罪,当时我在想,刚认识没有几个月的朋友不可能会这样做,而且是杀人罪,我一度认为这是编剧为了整出点花子来故意所为。当我用小屏回放时,我想起高中自己很多一冲动就去干了的事情,当时不后悔,现在也不后悔,虽然不像电影情节如此精彩,但起因都是因为生活里的一丁点感动。小北真正感动于陈念是因为她问了他疼吗,他说那是第一次有人这样问。电影后期通过两个警察也给出了答案,“你相信一个人会替另一个顶杀人罪和强奸罪吗?”“我们不会,可他们是少年。”年少的我们不经事,缺少成年的人理性,只要有一丝感动就会付出所有,电影里的小北不正是我们的少年时?

最后,“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献给所有的少年以及曾经少年的你!

⚓ Carl Zhao
🏢 逍遥科技有限公司
💭 曾经也是追光少年,然而少年归来已不再是少年,但依然在追光的路上。
📧 邮箱:1005513510@qq.com